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家长学院
高一语文试题:《项链》、《梦》练习 《项链》、《梦》练习
《项链》
【积累与运用】
1.选出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( )
A.跌宕(dànɡ) 佳肴(yáo) 供不应求(ɡònɡ)
B.踱步(duó) 契约(qì) 锲而不舍(qì)
C.赝品(yàn) 租赁(lìn) 果实累累(léi)
D.帐簿(bù) 裙褶(zhé) 藏头露尾(lòu)
2.课文在结尾才道出项链是赝品,这样写的作用是( )
A.深化了主题,既嘲讽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,又对受害者路瓦栽夫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。
B.充分证明了一件偶然的小事使玛蒂尔德吃尽了苦头。
C.揭露了佛来思节夫人一伙资产阶级的虚伪,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罪恶。
D.掀起波澜,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丑恶的行径以及他们的虚伪,教育人们要谨防上当。
3.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)
A.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,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,著名的作品有《羊脂球》《一生》《漂亮朋友》。
B.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,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,代表作有《变色龙》《套中人》《哀伤》《苦恼》《万卡》《两个朋友》。
C.欧?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,《警察与赞美诗》《麦琪的礼物》《最后的藤叶》等都是他精心构思的短篇杰作。
D.马克?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。1884年发表的《哈克贝利?费恩历险记》是他的代表作。
【现代文阅读】
阅读下面的文章,回答问题。
正吃时,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①地爆响。林冲跳起身来,就壁缝里看时,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②地烧着。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,却待开门来救火。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。林冲就伏门边③听时,是三个人脚步响,直奔庙门来;用手推门,却被石头靠住了,再也推不开。三个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。数内一个道:“这条计好么?”一个应道:“端的亏管营、差拔两位用心!回到京城,禀过太尉,都保你二位做大官。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!”一个道:“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!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!”又一个道:“张教头那厮,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‘你的女婿没了’,张教头越不肯应承,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。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涣二位干这件事。不想而今完备了!”又一个道:“小人直爬入墙里去,四下草堆下点了十来个火把,待走那里去!”那一个道:“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。”又听得一个道:“便逃得性命时,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!”又一个道:“我们回城去罢。”一个道:“再看一看,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,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,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。”
1.同是写“火”声,为什么①处用“必必剥剥”来形容,而②处用“刮刮杂杂”来形容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2.为什么③处写林冲“听到外面有人说将话来”,“就伏门边听”,而不写他径直开门出去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3.从整段话可以看出:“这条计”是指__________;它好就好在:________。
4.这段文字反映的情节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中起什么样的作用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参考答案
【积累与运用】
1.C
2.A
3.B
【现代文阅读】
1.前者模仿的是林冲在庙里吃酒时无意听到的声音,较低较弱;后者是他在壁缝里洗耳静听到的响声,较高较强。
2.因为林冲早有怀疑和提防之心,这又表明他细心谨慎的性格。
3.用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。烧死不留痕迹,即使不死,也会因烧了大军草料场而落个死罪。
4.完成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杀人、逼上梁山的性格的转变。
《梦》
【积累与运用】
1.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。
湍急( ) 精湛( ) 镌刻( )
窘迫( ) 刨土( ) 遒劲( )
2.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 )
A.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,深化改革,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,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、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。
B.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,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,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。
C.要学有专长,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,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。
D.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,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,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。
3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)
A.《庄子》是对话体论辩散文,为战国末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与后学所著,特点是善用寓言设喻说理,文笔汪洋恣肆,具有浪漫主义风格。
B.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,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。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,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。
C.《国语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。全书起自周穆王,终于鲁悼公,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,因其内容可与《左传》相参证,所以有《春秋外传》之称。
D.卡夫卡(1883~1924),奥地利小说家。他生前默默无闻,身后却获得殊荣,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,他的创作对他以后的现代主义各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,《变形记》是其短篇小说。
【现代文阅读】
阅读下面的文章,回答问题。
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
(1)巴黎是画家的摇篮、天堂。
(2)巴黎又何尝不是画家精神的、肉体的公墓。
(3)像战争中的将军一样,将军是成功的士兵。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千百万战士,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?
(4)中国一位非常聪明的画家住在巴黎,名叫常玉。五十年代初期,中国文化代表团来到巴黎,既访问了毕加索,也访问了常玉。常玉很老了,一个人住在一间很高的楼房的顶楼。一年卖三两张小画,勉强地维持着生活。他不认为这叫做苦和艰难,当然也并非快乐,他只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运行的时光,仅此而已。代表团中一位画家对他说,欢迎他回去,仍然做他当年杭州美专的教授……
(5)“……我……我早上起不来,我起床很晚,我……做不了早操……”
(6)“早操?不一定都要做早操嘛!你可以不做早操,年纪大,没人强迫你的……”
(7)“嘻!我收音机里听到,大家都要做的……”
和他辩论是没有用的。各人有呼人心中的病根子,虽然旁边的人看起来是一件区区小事。……
(8)早操做不做概由己便,这是真的。如果常玉街道开会是非去不可,那理由就驳不倒了。常玉不知道开会是一件比早操可怕得多的东西,尤其是搞起运动来的时候。
(9)六十年代常玉死在巴黎自己的阁楼上。《世说新语》的一段故事中有句话说得好:
(10)“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。”
(11)这就是常玉。
(12)对于人来说,巴黎太好玩;对于画家来说,巴黎是艺术殿堂的极峰。
(13)十多年前,儿子在选择去巴黎或罗马哪个地方学画举棋不定的时候,我让他去了罗马。理由仍然是巴黎太好玩,年轻人在那里容易花心。
(14)有一天,斯诺夫人和阿塞?米勒的夫人英格尔在北京我家吃饭,谈到我儿子选择罗马读书的决定时,她大笑地告诉我:“罗马也是很好玩的地方啊!……”
(15)儿子到底还是去了罗马。
(16)我从历史的角度发现,巴黎和意大利诸城的艺术环境很像一个装蜜的大缸。收藏之丰富,艺术之浓稠,原是千百万蜜蜂自己酿出来的。但人们却常在大缸子里发现被自己的蜜糖淹死的上百只蜜蜂。
(17)一般的观众或爱好者欣赏名作时,是无须担心给“淹死”的;从事艺术者却不然。
(18)艺术的蜜罐里,不知淹死过多少创造者。
(19)蜜蜂原是在花间、在蜂房里工作的成员,有空的时候固然也可以到蜂蜜缸边走走,欣赏历来劳动的成果,壮壮自己的声威;然而站在缸边活动的工作终究不是分内的事。艺术工作之可贵原就在一口一口地酿出蜜来,忘了这一口一口,忘了那来回奔忙的任务,已经不像是一只正常的蜜蜂了。
(20)我有时还自觉不太像一只蜜蜂。虽然,不怕晒太阳,不怕走远路,经得起一坐七八个小时,忍得饥饿、干渴,虽然,后腿窝囊里的花粉──自己食用的粗粮采得满满的,至于高质量的蜜糖,却未必一定够格。这就是自己对自己和历代高手以及当代能人相比较而产生的思想。
(21)走在塞纳河边,背着沉重的画具,一边走一边嘲笑自己,甚至更像一只蚂蚁。
(22)不过蚂蚁比我好,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都比我强。
(23)我是一只孤独的蚂蚁。世界上独居的蚂蚁吗?请问!
1.文中的“蜜蜂”的指的是什么人?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“正常的蜜蜂”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2.第十七段中写到:“一般的观众或爱好者欣赏名作时,是无须担心给‘淹死’的;从事艺术者却不然。”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3.作者为什么要将自己比作“一只孤独的蚂蚁”?请简述理由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4.文中举常玉的例子有什么作用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参考答案
【积累与运用】
1.tuān zhàn juān jiǒnɡ páo qiú
2.C
3.A
【现代文阅读】
1.艺术家。既会鉴赏,更会创作。
2.①一般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,可以受到艺术感染、艺术熏陶、艺术享受,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。
②艺术家通过欣赏艺术作品,虽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,却往往会因此轻视同辈的作品,甚至妄自菲薄,停止艺术创作,断送艺术生命。
3.与“淹死”的“蜜蜂”作对比,突出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在于辛勤工作,不断创造;表达了作者的谦虚与自知。
4.突出巴黎是“艺术殿堂的极峰”,是“画家的天堂”,能自由自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好地方。 同时与下文写巴黎是“画家精神的、肉体的公墓”作对比。
上一篇: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上册专题训练: 默写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